??去年,自北师大对教育学统考说不后,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也不再参加统考,而改为自主命题。这好比一场台风,吹乱了考生的心,而且部分学校甚至变化了考试科目,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加了《学校教育学》,却减了《教育研究方法》,更是让部分考生措手不及,现在回头来看,至行文之日,曾经不知所措的考生已经开始了崭新的研究生生活,最终我们看到考生战胜了考试,有老师曾撰文说明这一考试终究还是“常模参照”,而非“标准参照”,谁最先在台风中站稳,谁最先重新开始前进的步伐,谁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今天我们来回头看一下,去年不再统考后,表面混乱无序的各校311(学硕统考)、333(专硕)、及不参加统考的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740)都考了什么,现在根据我们最最可爱的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各大高校的研一新生的同学们回忆的试卷举例:1评述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及现实意义(

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749论述)2.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013年,东北师大333简答)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2013年,西南大学333论述)4.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333简答)5述评民国初至20世纪20年代初的学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740论述)等等,而且在统考中不予考察的名词解释这一题型中,苏湖教法、课程、学习策略、壬戌学制、教育价值、先行组织者、恩物等也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不统考高校的题目中反复出现,足见不论是否统考,不论是311或333,还是740或749试卷中,基础知识及其理解运用都是最值得强调的,在这一点上,各大高校的出题思路是相通的。再比如统考311中所予以重点考察的加涅的学习理论,在多个自主命题的高校的试卷上都有所体现。

就在这两天,2014考研《教育学》统考大纲新鲜出炉,其较去年并无变化,对于所考目标院校依然参与统考的考生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意味着前期考生以2013年大纲复习的路线得到充分肯定,考生甚至不必去买2014年大纲,只需手持去年大纲便可“从一而终”了,这好比2013年和2014年版的战略地图,哪里是高地,哪里有河流都已标定,所以不变,不变是因为经过了几年的统考对于教育学考研重难点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好比在固有高地河流的地形上,哪里适合设置炮塔都是有着共识的,所以即使部分院校自主命题,必然参考借鉴统考模式下对于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的诠释,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是你从未走错过的方向。例如,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经典,例如泰勒原理、赫尔巴特思想体系、皮亚杰发展阶段论,是公认的经典,不可能发生内容的根本改变。

可以去一下这样的场景,等你考上后,毕业后,甚至多年后坐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中与一个刚入职的教育学研究生聊天还可以谈起夸美纽斯,想起埃里克森。

一、根据大纲整体规划

大纲已定,考生可据此有一个整体规划,我们将其归结为四个字“轻重缓急”,比如,考分分布而言,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各占100分左右,为重,而教育学原理部分,又尤其以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为重中之重,而且这些部分考点难度相对较低,因此本阶段应该集中时间重点掌握,因此该类考点为“重”为“急”,而相比之下,教育研究方法所占分值较小,仅占30分左右,外加一道可选可不选的论述,不过难度却较高,需要较深的对“研究”的理解才并似有一个顿悟方可达到一个较高的答题水平,因此可以令复习时间相对分散,周期适当拉长,其实现类似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考点:即“随机通达教学”,因此为“缓”。

控制好复习的“轻重缓急”,可以把焦虑降到最低、把效率提到最高、把效果放到最大,因为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讲“结构的变化亦可引起质变”。

二、具体题型分布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45题,共90分。单项选择题看似考察一个知识点,可45个点联合也即一个很大的覆盖面,因此单选考察的是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及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而且2010年之后,原来并无选择题的教育研究方法加入选择题,2014年,考察研究方法的选择题依然存在,且保持在7题左右,所以请考生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更为清楚地意识到依托理解全面复习的重要性。

辨析题:3题,共45分。辨析题要求对题目所述观点之正误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说明。为了成功解答这一类题目,复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容易产生误解的考点应深入理解,如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这样的知识点应予以注意。

简答题:5题,共75分。虽名为简答,却不可过简,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展开予以说明。说明可以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不过需注意采用正规书面表达。还有一点,简答题答题时对基本概念应予以说明,如“请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一题,在回答依据之前应对教学设计一词进行适当解释。这一条也适用于辨析题。

论述题:3题,共90分。设置论述题意在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考生应该结合历年尤其是近三年真题及其答案,对一道论述题所涉及的整体框架存在清晰而完整的认知,有时候,考生自某一角度精辟分析讨论了某论述题,却完全缺失了另一个角度,这样,对一个采分点就完全“踩空了”。此外,对于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科目的论述题,应在备考阶段已经“心怀研究”,即已准备好了几种实际研究设计,若考题以较为开放的形式考察实验设计,你便可收获你的准备了,即“誊写”得分。

三、“大题”出题方式变化之初步预测

2014年考纲虽无变化,却不意味着出题方式亦无变化,近几年统考一直所为人诟病的一点即为,其导致了死记硬背,而且在非统考院校的冲击下,考试出题必将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深入考察考生的学术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比如2013年统考教育研究方法30分大题即创造性地“绕过”了大纲给出的几种实验设计模式,只有真正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考生才能予以解答,同时案例题等不告知考点的答题因其可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导致其出现的概率更大,同学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所以,考研教育学考研专家郭老师建议,夯实基础并结合问题,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因此,考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并结合实际问题相关习题的解答,最终便可升华为对问题深入思索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最后,寄语我们的咬牙坚持着、无比坚强的、最最可爱的考生:路的尽头,会走到一生从未达到的高度,路的尽头,有一生从未见过的风景。

另附:2014年教育学考研的同学请注意各校招生简章已出,务必注意参考书目及招生人数变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