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说考研科学的选好专业院校你就成功了50%。那么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学姐跨专业考研的专业院校选择过程。

有缘分看到这个分享的你,也许是没毕业的你,正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也许是正在职考研的你,每天熬夜看书,周末加班加点;也许是工作不称心的你,来寻找更多的机会;也许是对心理学有着一腔热情的你,决定再修行修行……无论是哪一类,你们都要开始长达一年的修炼,加油。而我,暂且从这个大部队中解放了出来。但是毕竟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尽人事,听天命”,这应该是现在很多和我一样的考研学子的心声吧。我很喜欢文字,于是也决定用文字来侃侃自己的考研路。对自己是个纪念,对你也许也有些帮助。

放松下来的感觉真的很惬意,但是很不习惯。这半年每天都是早八点到晚一点的作息,看书看书看书,等考完中午十一点半真的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其实真的没有太大感觉了——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觉得写的字有点多,蛮累的。而且两个晚上都感觉自己没有睡得很踏实,兴奋感极强(这个还是有心理准备的,之前的贴心室友已经提醒过了)。有点空虚感是真的,很闲,于是开始追剧。花了一周时间追完了王凯的所有剧,刚考完真的是看到王凯就两眼冒爱心。事实证明,爱过“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一下容易对什么都不热爱。于是跑到杭州来散心。每天逍遥自在,有时候做好梦,有时候做噩梦,有时候感觉好到爆,有时候心情low到极点,慢慢到今天,其实算是比较淡定了(也许是逃避……)。

我是个工科女,12级。但个人感觉还是有些偏文的,因为一直都搞不定物理。虽然老被人称作学霸,但很伪啊~大四选择了工作,实习了大概半年,家也搬好了,三方也签订了。后来觉得工作不太称心,于是开始搞出了各种幺蛾子。先是网上看了教师资格证,觉得好考,也不贵,于是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真是挺不容易的,再接着,突然又觉得大概可以考个研究生?其实在大四上半学期有试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坚持了一周,觉得自己不合适。内心里还是有点想考公务员,于是就去实习,等着国考、省考。大四下签工作签的很顺利,薪资也不错,并且国考忘了交报名费(这件事我真的蛮后悔),也就踏实去工作了。差不多十二月底,一边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一边心里有了辞职的念头,想去考研。我现在真没法去深究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因为我自己本身是个爱改变的人,喜欢挑战,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专业兴趣真的不是很大,也比较累。想想自己要被一个工作困着,熬成一个一点都不美的黄脸婆,没人疼没人爱,心里真是虚的。而且吧,现在的小年轻总是喜欢冒险,于是我就快刀斩乱麻,毅然辞职,决定考研。

关于报考的学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有学硕(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和专硕(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 我主要讲下自己选择的专业考试内容: 专硕(应用心理)考试有:思想政治理、英语二和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2016年计划招生105人(包含推免),2014年、2015年计划招人107人。 这些具体的官网上都有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去查阅。成绩没出来之前,我也不是很想讨论关于这个学校今年会怎么样,也许有点逃避的态度,但确实是心里还没有底。这部分内容后续有想法会重新跟大家交流的。

考心理学理解和记忆是同等重要的,测量、统计、实验,没有理解你就没办法运用;普心、发心、社心不去记,你就无法去理解这些理论里面的深层次联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好像有点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最最重要的是,学会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用已知推未知,用已有的记忆去记住其他一些拗口的东西,会事半功倍。你坚持下来用这种联想记忆的方式去思考,整个脑子的脑容量都会扩大。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心得。

考研的这段经历其实是很幸福的,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种成长。从个人角度看,用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整个人都变得非常独立,包容感也变得很强。现在也不想去预料结果,只知道接下来的是你们的主战场,我也相信只要每个人努力付出了,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PS:之前在校的时候,我总会想,考研是信息战,哪里有好的复习建议,哪里有好的复习资料,其实,一路下来,有一件事很明显,那就是半年里每一分每一秒,我手头在做的事情,正是最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最后十几天,大家都在抢资料、拼速度,有时候为了是否买一个资料而纠结半天,但后来其实研友都会分享,挑都挑不过来。并且很多资料都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一点教训,感觉有一丢丢浪费时间,所以最后的时候千万淡定。整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你的参与度与投入度。现在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时间。那么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赶紧决定好,认认真真看书,并且学会罗列自己的框架(这个办法我后面会说,也许很多人也都在用~)。

选择本身就是个纠结的事情。往往做一个选择之前,会考虑特别特别多的东西。但是做决定却只不过是一秒钟。我的看法:选择了,就负责。首先选定方向是很重要的,选好院校,锁定目标,既节省时间,也不耗费精力。我在选学硕还是专硕,哪个学校的时候也纠结过。 一个是时间的问题,一个是专业方向的问题。专硕3年,偏向学术,如果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可以考虑看看。学硕2年,偏向应用,个人因为是女生,会考虑年龄之类的问题,并且自己可能会更想去工作,面对学术也没有那么狂热的兴趣。(这里拿数模举个例子,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暑假寒假都有比赛。这个比赛在浙大那里一点都不算什么,很多大牛都是花个十天就搞定了。我们学校集体培训的,花了一个暑假培训,然后参赛。每天看文献,敲代码,想东西,挺枯燥的,需要耐心。数模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个人觉得含金量比较高,也是锻炼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写作能力,也从某一方面看出你自己能否沉得下心做学术。我当时比赛完是觉得,自己可能不合适做自己本专业的学术。讲到这里,曾经我也是打算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但是高数、线代看多了,真的会头痛。我大概试了三天,就放弃了。其实我也很好奇,如果当初我坚持下去是什么结果。不过后来碰上了心理学,跟它一起待了那么久,我发现这件事情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让我更热爱生活。我想想,每个人都是有际遇的,相信自己当时的选择对那时的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勇敢向前走就好了。) 学校的话,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比较牛逼的,985+211;相对来说,南京师范大学是211,但心理学很一流。我当时是觉得选择南京师范大学是缘分,因为一直在做功课,看了好多南京师范大学的资料,也接触到几位学长,觉得这个学校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试一试。毕竟跨考风险大。我觉得学校选择这个事情,对于考专硕来说还是最重要的,选了定下来,你一门心思去复习,浪费的时间比较少。比较迷茫的话,可以从学校热门程度、报录比、自己的优势学科等方面综合分析一下,或者去咨询一些相关学长学姐,会有很大好处。毕竟考研到后期是一场时间战和信息战。物资准备好了,心里也会踏实很多。

实际上,作为跨考生,刚接触心理学,觉得它更像科学。尤其是普通心理学这本书,让你觉得学好中学的科学就行了。慢慢接触多了,扩展到社会心理学,你又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的基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你一睁开眼睛,觉察到一样事物,好像是个会亮的东西,然后你会试图去分辨这是什么,在记忆里搜寻相关概念,头顶上,会发光,四方的,然后确认这是一盏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啰嗦,但确实就是这么个过程。2月到3月在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其实也是蛮凑巧的,笔试内容包括了心理学的一些东西,算是带我入门了。而且那个班的老师,上课蛮有趣的,我听得认真,记住得也多,所以后期对一些人名啊、理论啊、实验之类,都有一些了解。感觉奠定了心理学考研路的一块基石!所以后来学到有点相关的知识时候,心里乐开了花。

后面会录取跟大家更新复习及计划,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