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这份资料适合所有前期用《2023考研政治核心考案学习的同学使用

2.有了这份资料不需要再额外去关注其他版本的“新大纲对比解析”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新大纲与《核心考案》的变动对比而不需要新大纲和老大纲的变动对比

例如:毛中特当中“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点,老大纲是没有的,而《核心考案》是有的,所以,新大纲新增的这个知识点,对于《核心考案》的读者来说,不叫新增,可以直接忽略。

3.下文中【新增】意味着整个知识点是完全新增的,新表述意味着原有知识点存在着一些新说法。

【马原】

导论

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新表述】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2)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第一章?唯物论

1.??物质的存在方式(形式)【新表述】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注意:此处,新、老说法都是正确的。即: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正确),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也正确)。

2.??意识与人工智能【新增】

人工智能的实质:

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原因:

第一,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

1.?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新增】、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的含义: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应有之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第三章?认识论

1.?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新表述】

第一,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虽然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但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需要接受意识的指导,体现出主体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不同,并且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注意老说法“直接现实性”依然正确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

2.?客观主义价值论和主观主义价值论【新增】

客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而与主体无关

主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就是主体的欲望、情感和兴趣,而与客体无关

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矛盾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因而都是片面的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新增】

一方面,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新增】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如何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既包括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包括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和提升人的意志品质,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

第四章?唯物史观

1.??社会意识的概念【新表述】

社会意识既包括社会意识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1)??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等,以感性认识为主【新增】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以理性认识为主【新增】

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

(2)?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法律思想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新增】

2.?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新增】

(1)?交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孤立、封闭、隔绝总是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而交流、交往、开放则往往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

(2)?交往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第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第三,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往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

(3)?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向世界扩张的结果。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3.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关系)【新增】

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阶级社会中具体地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

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

?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新增】、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新】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

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不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还通过控制政府决策部门和决策过程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然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破解生产停滞的难题,相反,还会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毛中特】

导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新表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第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第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新增】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增】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表述】

(1)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3)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4.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增】


【史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新增】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19 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最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新增】。这也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2.?大革命的意义:(后两条为新表述)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新表述】

最后,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新表述】

?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新增】

2.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的内容(或结果)

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新增】

3.?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新表述】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抗战时期,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存在【新增】

2.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新表述】

3.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新增】

(2)政治方面: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 1/3。【新表述】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评价:【新增】

毛泽东后来指出:“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5.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对整风运动的评价: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新增】,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新增】,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新增】

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新增】

第一,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第四,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新表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新增】

第四,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五,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新增】。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思修】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信念的内涵

一、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二、信念具有支撑性。?信念是一个人经受实践考验而始终坚守理想的精神力量。【新增】

三、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价值观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价值观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新增】

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新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帽子”【新增】

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

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由别人作主,也不是由少数人作主。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

公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爱国: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

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

友善: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1.?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新增】

?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新表述】、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ps:需要电子版打印的同学:请移步???公主号:考研政治考研,回复“考研大纲变动”获取电子版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