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句名言,什么叫男人,就是在你25岁的时候,让你的父母认识到他们有个好儿子;在你35岁的时候,让你的老婆认识到她有一个好老公;在你45岁的时候,让你的孩子认识到他有一个好爹。这才叫老爷们!”

这句“名言”出自考研名师考研之口,以他自己的标准来定义什么是“好男人”,这种行为被不少网友吐槽“直男癌”,而这还不是引起大家吐槽的主要原因。近日他在参加《奇葩大会》时讲述的“kpi婚姻观”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KPI婚姻观”:把婚姻和妻儿当成实现“完美人生”的工具

“婚前40天和女朋友分手,日子定了,不行换人……和现任妻子40天闪婚……”

考研老师给自己立下了30岁必须结婚的flag,可是在结婚前40天和前女友因为一些问题分手。而考研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竟然在40天内迅速的认识了自己的现任并和她举行了婚礼,完美的实现了自己的“婚姻kpi”。

之后据他的讲述,他的这种“KPI婚姻观”是受一位好朋友的影响:在他28岁的时候,一位好朋友被迫结婚,这个时候其实他和女朋友已经快要分手了,但是因为男方父亲身患肺癌,为了“尽孝道”,他们两个决定结婚。

考研说最后婚礼上他们一家四口抱头痛哭的场景感动了他,毕竟,“百善孝为先”。

但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婚礼不是尽孝道的工具。而结婚,也不应该是为了做“孝子”。

在考研所描述的婚姻里,结婚生子都成了定时定量的目标,到了规定的时候就必须要完成。而在他对妻子的描述里说道:“我妻子生孩子都是在私立医院,没受过一点罪,然后我每周至少回去一天”,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的话语,这充满自豪的语气告诉我们:我给妻子孩子好的生活,我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但他不明白的是,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结婚的时间、地点、财富,而是你和那个厮守一生的人是否拥有爱情。

在考研的婚姻里,结婚是任务,回家是任务,赚钱是任务,私立医院是任务,他完美地完成了人生的每一个任务。

可他唯独不懂,婚姻是爱情诞生的产物,不是任务。

扭曲的孝道:被“父母之命”绑架的人生

在考研的言论里,一直在告诉这大家:不结婚就是对不起父母,父母希望我们结婚,结婚晚就是不孝。

按照这个思路,不结婚是不孝,之后是否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而“无后”的本意是指的出远门却不告知父母,却被考研这样的“直男癌”们曲解成了不生孩子就是不孝。

“孝道”这个中国自古传承的精神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里被各种“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埋儿奉母”“老莱斑衣”等畸形变态的例子赋予了“无上权利”,仿佛孝道的内涵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绝对控制,殊不知这是一种“愚孝”。

这种“愚孝”从古至今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生的悲剧:“屡遭家人催婚男子烧炭自杀 留遗书称对不起”;“女博士归国被逼一月相亲12次”;“男子被逼和女友分手,一月后跳湖自杀”……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并且这种“愚孝”一日不能根除,这样的悲剧就永远不会消除。

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里,顺英和一家银行的经理结婚,婚后不断被家暴殴打,可是因为他的父母都非常喜爱这个女婿,顺英多次和父母求救、表示想离婚都被父亲“呵斥”,只能默默忍受“父母之命”给她带来的痛苦。

孝,作为这世上最美好的品质之一,它所承载的应该是无限的爱和幸福,而不是悲剧。

最好的生活:把婚姻还给爱情,把人生还给女子,把陪伴还给父母

在考研的例子里,无形之中他把自己当成了“家庭”“婚姻”“父母”的附属物,他就是为了这些而活。当被问到“男人没有自己的,要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么”时,他的回答是“家人开心就是最好的。”

这样的回答当然标准完美,但是一个男人放弃了“自我”,把人生和“家人”捆绑在一起,我想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同样也是家庭的悲哀。

这样的两种极端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就像《随性所欲》里说的:我们花一辈子时间等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时间等我们说谢谢,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如《剩者为王》里金士杰所说的一样:她不应该为父母而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这,才是全天下父母的真正心声。

你不用像考研一样去揣度父母的“恶意”,以为他想要的是你为了他随便结婚生子,父母不是我们的“债主”,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是你能过上你想要的美好生活,而不是活成考研所描绘的“好儿子、好丈夫、好老爹”的样子。

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好老公、好丈夫、好父亲究竟是什么样子。

但真正好的生活应该是:父母把人生还给孩子,孩子把陪伴还给父母。而婚姻,请把它还给爱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