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来源于一位曾经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的客户。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我隐去了相关私人信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及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伊凡,工作8年,二本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咨询时在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做技术研究员的工作,看了他过往的履历,基本都在这个行业,比较稳。

向着这条路径发展下去,也还不错,是什么困扰让伊凡来寻求咨询呢?

我毕业后找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因为也没有其他爱好,我就想学啥做啥吧,所以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

刚工作时,我也是兢兢业业,想着把工作做好,努力学习技能知识,和领导同事处的也都比较好,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

转折发生在两年后,公司来了一个新领导,新领导毕业名校,对工作要求很高,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都充满了干劲。

伊凡经过两年的努力,做出了一些成绩,正赶上年底一次升迁机会,伊凡做了充足的准备,认为自己势在必得。

但结果出来了,机会却给了一位在工作上感觉不如自己的同事。这位同事和新领导是校友,伊凡认为一定是领导给走了后门。

从此,伊凡就像被放了气的气球,工作提不起精神,频频出错。

在内心也觉得工作越来

越没意思,尤其当他偶然知道被升职的同事是硕士毕业时,更是觉得是学历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伊凡决定在职考研,为自己未来铺路。再有好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了。

在选择专业上,想到自己本来对大学所选专业就是没太大感觉,当然要选个热门的,于是决定考当下热门的mba工商管理硕士。

因为自己是二本院校毕业,伊凡发誓要用研究生的学历给自己镀一层名校的金。

于是报考了某985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名校研究生都得有推荐人给写推荐信报名。辗转了一段时间,终于报名成功。

仅仅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紧接着是各种卡口。推荐信、面试、巨额学费等等,还仅仅是个开始。

工作之余,还要学习,挤出时间并不容易。从伊凡决定考研开始,着实下了功夫,每天下班就回家,晚上学到十一二点,周末更是很少出去。

考了两年,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学业有了进展,但工作出了问题。因为伊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上,工作就有些倦怠。在一次工作中,伊凡出了错,被领导批评了几句。

想想自己在这家公司也待了3年,并且过往各种的不如意,伊凡一冲动就裸辞了。

凭借过去的经历,伊凡被另一家民企录取,开始了边工作边读研的日子。

没想到考上容易,学起来原来那么难。因为自己本身是理科生,又没有做过管理。在各种科目学习中,都感觉学的异常吃力。

现在3年过去了,已经进行过一次延毕,从各种情况评估,很可能今年还是毕不了业,也就是说拿不到毕业证。

自己付出好几年时间、精力的事情,眼看就要成为遥遥无期的乌龙。工作上因为长期专注于提升学历,这几年并没有什么长进。年龄又即将进入而立之年,伊凡这才着了急。

现实中,和伊凡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毕业后先工作。

但工作后却发现社会上有很多客观规律和限制条件,这是你一开始觉察不到的。甚至它们不会出现在各种机会的明面要求上,但就是会让你在某一个时候猛然发现自己被限制住了。

有人高考就是迷迷糊糊学了个专业,没学好,就想进入社会后再去学,这其中学历就是一个明证,你得双倍数倍付出,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当初好好努力学习的效果。但书本知识告诉我们是可以重来的。

有些人因为大学没学好,工作不知做点啥,进入职场后又各种挑,沉不下心,频繁换工作,以致于几年下来都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能力。

也有些人倒是好好工作了几年,但发现公司有什么晋升加薪机会都给了部门另一个学历更高的同事,自己外部求职无解,于是就要读在职硕士来弥补。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读在职研究生之前,对自己的评估以及对这个决定的调研。

不结合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盲目选择热门专业
近几年mba很火,就觉得考研一定要考这个热门的,但真是学管理学就有用吗?如果你是工程类、技术类的工作,未来方向也更偏向于此,那肯定是学术类的硕士对自己才更有用啊。

你做技术的,学个工商管理,有啥用呢?

而如果你已经是管理类职位,或者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偏向于管理,可以报考mba。

另外,文科类工作,更适合mba,学费稍微贵点,相对来说更好毕业一点,因为“软”知识比较多。

大家不要被热门给搞错了目标,要知道学历主要还是在于知识提升,其次才是拿到一个证书。

一定要选择名校才行。
名校当然好,但有没有去做过统计或调研。

就拿2021年浙江大学的mba报考统计来看。2021届浙大mba申报人数突破3000+,实际录取563人。

这个比例,能不能胜出,自己要有个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估。

对自己的评估
对自己的评估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估,经济能力的评估,年龄的评估,职业方向的评估……

自己一直就是对学习根本坐不了半小时的那种人,即使有实在的追求,能不能坚持的下去,做的计划能不能完成?

在职考研是要有经济支撑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家庭和你自己能不能负担?

有些人已经40多岁了,职场发展的不好,甚至面临被淘汰的窘境,希望通过读个硕士改变……

还有全职妈妈35岁多了,几年没工作了,也在考虑以及准备读硕士。

更多的人是想通过硕士学位避免中年危机。

这样想的,一定要对“在职硕士”做下调查和研究。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最近几年我身边报名了mba等在职硕士的人,他们大多数是没有拿到硕士证书的。

那些25岁到50岁的职场人士,都想拿个硕士“改写人生”,所以每年在职硕士报考的人数,就越来越多。

“xx大学”2020年有1000人报名,该校当年发放了800张硕士证书,这就是80%的毕业率。

许多大学的研究生都是宽进严出的。

考上后,时间限制、基础考试、论文选题、字数限制、查重引用、导师签字、盲审阶段、实习报告、游学经历等等各种步骤和要求,去审核你。

问许多读在职硕士的感想,和伊凡一样,总体来说就是:“拿钱买罪受!”

所以千万别想着靠提升学历就实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经过仔细考量的选择,会让你进退两难。

通过对伊凡系统的评估分析,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职业开始之初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只是误以为领导对学历的器重,导致自己陷入了“提升学历”执拗的境地。

对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少,回想被提拔的同事后来呈现的工作效果上来看,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学历高,更多的是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认可。

如果当时自己能沉下心,好好努力积累经验和能力,未来也是发展的不错的。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只能往前看。

接下来,我和伊凡对他现在的工作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做了系统分析和排查,找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勇敢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

伊凡的职业路线渐渐变的清晰。

提升学历本质没错,但想靠着学历的提升,妄想跳出自己一团糟的职业境地,甚至以为提升了学历,其他就都会变好了就很不切合实际。

对于已经步入职场几年的职场人,在陷入职业迷茫和困境时,多从现实情况入手,看看怎样做积极的改变。

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做出冲动的决策,并多年不顾一切的盲目执着于此。而是围绕职业目标重构认知,同时多问几个凭什么,才能打破封闭的自我,做出切实有效的改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