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现场制做几种包子,借以阐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大段论述像在听相声贯口──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有这样一位有趣的老师韩雷,颇受学生欢迎。“您的课,我母亲比我还爱听。”在家上网课时,有学生说“到了韩雷授课时间,母亲一边喝茶一边听,像听评书一样”。学生们只知道韩老师是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却不知道他本来是一个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中毕业后就去学习烹饪的厨师。

“我不想靠这个吸引眼球。”但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面对未来迷茫,特别是准备考研的信心不足,他决定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

奇迹“笨小孩”

“‘双非’的学生就不敢报考‘双一流’高校了?你以后想走学术之路,就要把目标定高。目标定到100%,能实现80%就不错;如果定到150%,能实现95%,就基本达到了目标。”

听说学生想考研,韩雷主动提出义务帮他们复习备考。一听学生觉得自己的底子比不上名校生,不敢高攀“双一流”高校,他着急了。

这不是“心灵鸡汤”?

不,不是“鸡汤”。“我原来是厨师。”他第一次对学生们讲了自己的经历。

不是聪明孩子从不着调到发愤读书的经典逆袭故事,韩雷从小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但是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一考试就是班里的‘秤砣’。”因为成绩总拖全班后腿,不友好的同学给他起了个“大地雷”的外号,埋怨他总是给班里“炸坑”。

带着“不聪明”的标签,韩雷初中毕业时接受父亲的建议──学烹饪,掌握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别看很早就会做简单的饭菜,开始学烹饪,他发现同学们学一遍就会,自己却连“一看就会,一练就废”都做不到,总是不得其法。

不沮丧,他反倒来了“轴”劲儿。老师教用土豆雕花,课上练习失败。买土豆回家练,雕残的土豆就变成土豆片、土豆丝上了餐桌。没两天,父亲买了一麻袋土豆回来。“比从市场零买便宜,好好练。”

“一天拿一盆土豆练,大概二十个,那些日子我们家吃土豆都快吃吐了。”

苦练的回报就是韩雷成为班里第一个土豆雕花最接近老师水平的学生。“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努力的力量。”

他开始相信勤能补拙。学颠勺,每天晚上在家颠勺1000次,开始锅里装着蚕豆和水,练到滴水不漏;练刀功,为了增强腕力,每天拿出固定时间,悬垂持刀,刀把上挂着一个装满1.5升水的瓶子;在学校学了什么菜式,家里得有一段时间吃这道菜……

“毕业时,我是班里唯一一个‘红案’‘白案’掌握比较全面的学生,并获得了中式烹调二级厨师证书。

2002年,韩雷进入一家五星级涉外饭店工作,看到饭店里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同事们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客人交流,便有了辞职参加英语高自考的想法。

同年9月,21岁的韩雷成了天津商业大学高自考英语专业班上最“老”的学生,与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同学们比起来,基础差、底子薄。“我觉得只要勤快,什么事都能干成。”

从最初上课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到一年之后以纯正美音念出课文,震惊了同学。老师说,这是韩雷超常努力的结果。是课上他狂做笔记,记录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是课下他反复练习英语发声;是每天6时到校晨读1小时,然后进班早自习,每天下午固定2个小时练听力的严格学习规划……

用时3年,韩雷完成了高自考英语专科和本科的课程。1000多个日夜,他把《新概念英语》2、3、4册全都背了下来,听了73遍《阿甘正传》。

2005年修完高自考英语专业本科课程后,韩雷决定考研。

努力是唯一的捷径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完成高自考后,韩雷接了一份发传单的活儿,同时复习考研。第一次考研以1分之差失利。为了实现目标,他不再打零工,全心全意备考。每天早上6时,他到河北工大的食堂背外语,自习室开门后再进教室,晚上11时回家。就这样又坚持了一年。“2008年3月份,我去网吧查成绩,365分肯定过线了,马上在电脑上点了《隐形的翅膀》,流着泪听。”

2008年9月,韩雷再次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进入天津商业大学,再次成为班里的“老大哥”,再次成为班里基础最弱的学生。他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堂课老师就要求他们大量阅读书籍。“每天的时间按分钟计算,6时晨读、上课、看书、吃饭、健身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项目。”研究生3年,他读了600多本书。

此时的韩雷,已经将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硕士毕业后,干过公司行政岗、当过民办高中政治老师,一边全职工作,一边复习。几次失利之后,他意识到这样不行。可是年过三十,不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他接了“跑校”的活儿,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每天从红桥区的家里出来,穿梭北辰、和平、河西、南开、红桥五个区的不同教育机构上课。

当老师,就要对学生的成绩负责。为了帮助学生们记住知识点,他把《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很多人能够在半小时里把整本书的知识点背下来。他辅导的部分,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提升了20分左右。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考博的漫漫长路,韩雷走了5年。2016年,他终于以专业第一的身份进入南开大学博士生面试,并被录取。

35岁,不迷茫不躺平

2016年,韩雷成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研究生,不出所料,他又是班里最年长的。那一年,他35岁,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读硕士第二年,因为有

教学实践,我给本科生上思政课。分给我的教学内容是辩证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2009年寒假,我每天在操场上练1个小时的课程讲述,直到2010年3月,风雨无阻。我还观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老师的课。虽然课程就两次,但每次课后学生们的掌声,给了我莫大的动力。从这一刻起,我喜欢上了讲课。”

准备考博的艰苦5年中,他曾在一所民办中学教授高中政治课。尽管工资不高,但为了拓宽学生的答题思路,他自费复印试卷。学生们想学得更多,几乎每个午休都是补课时间,周末,他把有意愿的学生带到快餐店,请他们喝饮料,讲4个小时题,分文不收。

“本来承诺带他们到高中毕业,但是为了考博成功,我不得不辞职,我没完成约定。”今天忆当时,已经41岁的韩雷依然没能控制住泪水。

“临别时,中学老校长对我说:‘韩雷,你一定要站在教师的讲台上,甭做别的。’这句话,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来。”

为了实现目标,读博3年他共读了800多本书、发表论文25篇,获二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提名奖各一次。“导师对我学术要求严格、生活关心,为了不辜负他的期望,25万字的毕业论文,我看了72遍。”

那3年,他反复跟读新闻节目,只为纠正发音。他练相声贯口,只为发声流畅。他参加博士生讲师团,宣讲近80次,只为了解不同目标人群的听课感受。而这一切,只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

韩老师的思政课好听,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中渐渐传开。2020年,韩雷获得天津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优秀奖、天津市本科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比武优秀奖、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21年,获得“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奖项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韩雷既高兴又紧张。“每学期思政课都得有新东西才行,要不然学生一听还是原来那套,肯定不满意。”为了讲好下学期的课,他已经阅读了相关人物的10个不同版本传记,还开始练快板,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课。

有的学生对未来迷茫,流露出“躺平”的想法。“我对他们说,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哪怕是长期重复做一件事,只要用心,也能得到提升。努力到极致,才不负自己。”(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