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所谓“上热下凉”的现象,即思政课教师在上面激情讲授,而学生似乎并不买账,抬头率不高,在入脑入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现象在研究生思政课课堂似乎更为普遍。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9月29日,《陕西日报》整版聚焦西安交大研究生思政课教改实践,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奠基。

立足“三尺讲坛” 播撒“红色种子”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研究生思政课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紧抓提升研究生思政课质量这个“牛鼻子”,立足没有硝烟的“三尺讲坛”,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打响一场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攻坚战”。

从创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对思政课程的组织机构、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授课与考核方式、学生选课方式进行系统的改革与创新,科学构建思政课程管理与建设体系,强化高水平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授课与考核方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遵循和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显著提升了第一课堂质量,提升了思政课程第一课堂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切实增强了研究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明确责任 书记校长走上思政课讲坛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学校党委重视,书记担当第一责任人,身体力行参与。《西安交通大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方案》明确承诺:学校党委书记是马克主义学院建设和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打造思政课的教学名师、名课和精彩课堂,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旗帜鲜明地强调。同时,他作为“第一责任人”十分重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长王树国一起,多次带头走上讲台给大学生讲思政课,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多次与思政课教师进行座谈讨论,探讨深化研究生思政课改革,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良策。

补齐短板 搭建思政课组织平台

从全国来看,组织机构不健全是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一项明显短板。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研究生思政课程理论教学大纲,指导确定理论授课、实践、研讨、讲座等授课形式;指导制定思政课程师资培训和外聘教师方案;指导建立和完善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督查课程建设工作进展。同时,成立了研究生思政课程中心,具体负责整体规划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统筹安排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和教师资格认证,建立岗前培训、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定期教学等研讨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和研究生思政课程中心的成立,补齐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短板,为创新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建构了组织基础。

常抓不懈 构筑思政课质量提升机制

高校思政课承载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的艰巨任务,研究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如此。为了构筑研究生思政课质量攻坚与提高的长效机制,西安交通大学制定并实施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思政课程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

通过该行动计划,西安交通大学从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选课办法、改进课程内容和创新授课方式、丰富实践环节、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党政领导讲课听课制度和保证持续投入等10个方面,构筑了提高研究生思政课质量攻坚的长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多次组织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以及思政课一线教师反复讨论行动计划,他说:“行动计划一定要切合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反映研究生成长的规律和要求,具体措施要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一系列成绩,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加。

苦练内功 全覆盖专题讲授入脑入心

正如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所言:“研究生思政课质量提升首先要抓住第一课堂不放手,坚持讲授内容紧切学生实际这个根本,不断创新课堂讲授方式。”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4门思政课实现了专题讲授全覆盖,在知识体系和讲授分工方面做到层层深、节节高,这些做法在深化知识讲授、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入脑入心功效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专题讲授,选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和全国思政课教指委委员王宏波等6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豪华教学阵容,分8个专题进行讲授,博士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和讲授风采入脑入心,让他们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和教材建设校级项目,大力推动研究生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并设立《瞄准第一课堂,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与学科建设体制研究》项目,从研究生课堂教学、教授内容与教授方式、学科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教学的内涵与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淬炼学子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改革创新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该课程以专题形式,研究介绍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了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科研团队,在深入分析研究生成长成才及思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做到“配方新颖”

立足教学大纲,打造精品专题。西安交通大学本着“覆盖面和整体性、问题导向、吸收最新成果”三原则,在深刻领会该门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设计了10大教学专题,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地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研究、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其优势研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研究、和平发展问题研究。这10大教学专题覆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大问题,特别突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学中,“问题+微视频”的导入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该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多次研讨,分工协作,把各部分重点内容分解为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尽可

能地搜集视频资料加以补充支撑。通过视频设置情境、导入问题、触动学生、引发思考,达到了灌输式授课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视频素材来源于党政媒体、影视作品、网络平台或师生自拍,时间不超过5分钟,说服力和针对性强,且灵活生动,妙趣横生,这样的授课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深受学生喜爱。

深化理论实践研究,紧扣前沿社会问题。该课程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揭示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战略和党建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只有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增强解释力和说服力。教学必须以科学研究做支撑,没有研究的教学只能是空洞无物、照本宣科,学生也无法产生认同和共鸣。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教学团队展开深入研究,完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邓小平发展理论实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等多部理论实践研究论著,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方面,撰写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新探》获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术成果三等奖,发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沿革与创新》《六十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反思》等多篇论文。

教学方式追求“工艺精湛”

采取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素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任课教师基本都拥有博士学位。但术业有专攻,研究有定向,由于学科背景不同,理论功底的差异较为明显。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上课的“抬头率”,教学团队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备课,经过每学期两轮的集体备课,青年博士迅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熟悉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技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建设“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通过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课堂互动交流的安排、课堂点拨评价的设置、考核评价体系

的设计等四个步骤,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团队将“翻转课堂”引入日常教学,由主讲教师设计拍摄好短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基础内容,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进行讨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和答疑解惑。这种学生自主思考、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投入度,授课效果明显好转。

在教学实践中,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四支团队,即课程团队、授课团队、助教团队和研究生党支部团队,这四支团队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新模式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助教团队是落实“中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设想的重要依靠力量,助教由在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担任,以授课班级为单位,每100名左右的学生设立1名助教,负责答疑和组织日常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四支团队通过互通互融和资源共享,让学生从中受益。

教学实践注重“包装时尚”

该课程教学团队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教学氛围、增强课程感染力,围绕课程进行的朗诵、演讲、辩论多姿多彩。学生通过课堂朗诵、演讲、辩论等形式,既提高了素质、展示了风采,又深化了理论认知,一举多得。这一创新举措改变了过去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僵化生硬、缺乏活力、死气沉沉的现象,实现了青年学子“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目标,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

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团队在教育教学中,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理论更入心”。

走出校门在“红色之旅”中接受灵魂的洗礼。陕西是革命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根据地等深受青年学生景仰。在每学年的课程教学中,西安交通大学都会选派研究生赴延安学习参观,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通过红色文化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家国情怀,已经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

让学生在思政课堂更有“获得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改革创新记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迎来了“收获季”:7月王宏波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荣获西安交通大学第15届教学成果二等奖;8月陈建兵副教授的《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四步教学法”》登陆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性刊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该课程通过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改革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创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2010年被教育部选定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几年来,试点教学效果明显,试点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

课程负责人王宏波教授是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任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在国家层面上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以及研究生思政课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该教学大纲和教材2012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高校研究生课教师培训会上,王宏波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辅导报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立项和教材建设立项支持,课程建设效果明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示范效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

形成特色鲜明的专题教学和讲授大纲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和讲授基本围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等7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概括,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本内容的教材体系。

教学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包括导论、社会实践方法、社会主体方法、社会矛盾方法、社会过程方法、社会系统方法、社会工程方法等特色鲜明的专题式课程内容和讲授大纲,突出了方法论特色,开拓了方法论的学术应用空间。

采取“四步教学法”提升学生“获得感”

专题式教学法是以专题来讲授马克思主义关于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采取比较分析法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西方流行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交流、对话、比较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优势和科学性,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并摸索出适合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方法的“四步教学法”:以“现实问题导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讲授→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回应与交锋→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专题的设计。“四步教学法”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助力下,课程教学的理论性、生动性、亲和力和实效性稳步提高,学生获得感显著提升,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奠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改革创新记

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无论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来说,还是对博士研究生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塑造学子灵魂、促进成长成才的大学课。博士研究生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是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以坚定博士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教授专题授课 教学科研两相宜

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大学阶段已经接触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博士阶段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避免内容重复、讲出新意而不使学生陷入“疲态”,就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西安交通大学从教授授课入手,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教授给博士生授课看似普遍,但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由教授授课并不多见。西安交通大学选配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教授组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注重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和课程内容的相配性,所以专题授课效果明显,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讲授,既吸引了学生,也保证了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使博士研究生对该课程真正具有了“获得感”。

多样化教学 提升思政课感染力

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在该课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强课程对博士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让课程内容入耳入心。

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现代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用事实讲明道理,用实践验证理论;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变简单的知识灌输为提升博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辩论法,使学生相互激荡思想,相互启迪,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采取教授专题授课和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在博士生中颇受欢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不断深化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西安交通大学还将邀请校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结合自己的学科和研究领域给博士生作专题报告,吸纳博士生、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生加入教授科研团队,采取“教与学”相融合,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博士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注:原文刊载于9月29日《陕西日报》,报道链接为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0929/html/page_05.ht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