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25、26号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时间。又到了考试季。据说今年报名的人数达到了462万,比去年增长了85万。

看到这样的数字,不由得要想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呢?

很多关注这方面信息的人大多知道考研老师,有人甚至调侃他:我听他的课不是为了考研,就是来听相声的。我早在四五年前就看过他的讲课视频,也被他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吸引,平时也挺关注他的。

最近看了他的一个视频,大概意思是:他已经为她女儿赚够了可以保证她一生衣食无忧的钱,所以他女儿不需要考研!

乍一听这话没毛病,大多数考研的人,还是为了生计考虑得多,无论是就业、升职、加薪甚至找对象,都要参考学历。真正为了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少。二三十年前还经常有人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现在孩子很少这样说了,家长也很少去这样引导。家长大多是说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

但细想又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太对。这个是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的事。

首先是家长角度,相信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会像我们中国的父母这样,能够为子女做得这么多!大多是养大自己的孩子不算,还要帮忙带孩子的孩子。一生都在为孩子付出。

总希望孩子不要再吃我们吃过的苦,受过我们受过的难!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的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是大多数父母都愿意,并且正在做着的事情。只不过是能力大小以及努力程度的差异而已。

其次是孩子的立场,孩子真的愿意一生都依靠着父母生活吗?愿意一直生活在父母成就的庇护之下?

我觉得不然,无论父母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他都只能经历一次在那种条件下的成长,无法分身去体验另外一种,自然就无从比较,哪一种更好。

大部分的好或者不好都是父母认为的。而父母的付出,也更多的是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提到:人的最高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那么生活在父母羽翼之下,自我价值又如何体现呢?

生命只有一次,不努力绽放自己的光芒,岂不是白来人世一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