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汉堡制

2.社会行政

3.社区照顾

4.社会现代化

5.剩余性福利与制度性福利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社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4.民间组织及其功能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2.公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当前社会建设的启示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汉堡制

答:所谓汉堡制,是指德国在工业化之后,为了应对贫穷问题,于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行的一种制度。该制度为布希教授所起草,规定该市设一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对失业者介绍工作;对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对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食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使贫民不养成依赖习惯。该制度实施了13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因为贫民不断增多,救贫人员不足而趋于衰微。

2.社会行政

答:社会行政也叫社会工作行政(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和社会福利行政(social welfare administration)。顾名思义,社会工作行政是指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行政活动,它是针对社会工作的行政活动。社会福利行政是社会福利领域的行政活动,它是以社会福利为对象的行政活动。从社会行政涉及领域的广阔性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行政内涵的丰富性。如果我们用社会行政包含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福利行政,那么可以说,社会行政是执行社会政策,为有效地实现社会政策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展社会服务的活动。

3.社区照顾

答: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可体现为“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被社区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和“为社区照顾”(care for the community)三方面含义,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内有需要者,让他们能与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并得到适当照顾,以便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本模式的工作对象是弱势人士。本模式认为,个人自助、家庭支持、机构照顾、市场服务和政府介入都存在不足,而社区照顾则有利于建立输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要,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强化社区意识。本模式旨在使弱势人士能生活在社区内或被社区人士服务。为此,工作者可采用资源调动、社区联络、倡议、训练等宏观技巧和个案介入、网络服务等微观技术,并体现多元角色。工作对象基本上是服务消费者。长期病患者的个案管理就可运用社区照顾方式。

社区照顾作为新模式有不少优势,但也要社区工作者注重正式资源的建设,关注非正式资源的品质,兼顾政策和执行,并注意服务团队和服务手法的双重整合。

4.社会现代化

答: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程的本质区别。

纵观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和各国的实践经验,总结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首先对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得出如下认识: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些指标的堆积,是一种与前现代社会发展相比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

(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4)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5.剩余性福利与制度性福利

答:威伦斯基和李宾士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里,对社会福利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的解释:社会福利包括两种,一是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另一个就是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上述社会福利的两种分类法不仅表明社会福利的结构,也揭示出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与干预范围的大小。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但就制度性社会福利来说,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答:(1)社会工作的宗教起源和它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是一种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在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任何讨论中,都离不开价值这个主体。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机构的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总之,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

(2)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它不仅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等。高登斯坦是这样来说明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关系的:“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同时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它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列维说:“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对于人们,它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的理念……对普通凡人不能期待的实践和关照却都可以期待于他们(社会工作者)。”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1)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将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他律道德行为和惩罚及服从导向;个别工具性目的交换导向;获得赞赏导向;权威导向;民主契约导向;伦理导向。他特别关注道德教育,认为好的道德教育应该刺激青少年向更高层次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项目,也是社会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对象。

(2)科尔伯格指出,青年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推理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习俗前道德观。这属于一些偏差行为青少年的道德观,他们的思考注重对惩罚的恐惧或某个行动大小的程度,或以兴趣为出发点。这些多属于儿童期思考的特征。二是习俗道德观。属于大多数青少年或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观,他们遵从社会习俗,想维持目前地位,以做事取悦他人或服从法律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三是习俗后道德观。这属于青年能做抽象思考的或成年期后自己发展的道德原则,能认清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因此某个社会的价值观可能不容于另一社会,多数青年在大学阶段开始感受文化价值差异后,会慢慢建立新的价值道德行为体系。

  1. 各专业陆续更新中….
  2. …本文由【方才学习网】原创,关注我或同名公种号了解更多详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96